于建崗:基于知識圖譜構建行業AI解決方案
來源:沐金官網瀏覽次數:1798
時間:2019-06-04 17:47:31.0
一個名為全民衛士的“互聯網+政務”便民效勞平臺在2019京交會的展覽區吸收了眾多參觀者的眼光。這款支持互聯網報警、證照電子化、一鍵挪車、身份考證等功用的產品曾經在浙江落地,由創業公司綠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綠灣科技)提供。綠灣科技的首席技術官(CTO)于建崗通知記者,作為一家行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處理計劃提供商,綠灣科技經過自主打造的基于學問圖譜的數據交融引擎,能夠為公共平安、城市管理、金融和醫療等范疇構建人工智能的處理計劃。
作為一家務實的公司,創建于2014年的綠灣科技在行業中相對低調。但憑仗優良的技術才能為吉林、山東等十多個省份的公安部門打造AI處理計劃之后,綠灣科技曾經在人工智能行業確立了本人的位置。
人工智能技術如何為行業提供處理計劃?于建崗以公安行業為例,在5月29日的京交會人工智能產業應用與開展論壇上引見了一種思緒。
公安業務具有數據量大、業務品種繁多的特性,“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海量的多源異構數據,復雜多樣的應用場景”。如何有效地組織數據是第一個問題。綠灣科技針對公安行業打造了一套動態學問圖譜,這成為處理計劃的根底。其次,公司經過深化行業處理用戶需求,“以業務為導向,技術為中心,滿足一線需求為結果”。最后,產品注重易用性,貼近實戰應用。這種務實的應用思緒協助這家還不到三百人的創業公司在行業中博得了認可。
在于建崗看來,人工智能產業還處于初級應用階段,國內許多專注應用層面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大多成立于2011年以后,其契機來源于深度學習技術的打破,推進了圖像辨認、語音辨認等以感知智能為代表的AI企業的產業化落地。但如何從感知智能逾越到認知智能,讓人工智能能夠像人一樣具備常識性聰慧,能夠為我們賦能,去完成人用雙手或者是用大腦能完成的一些事情。這個是目前的難點。
不少業內人士以為,深度學習目前從應用視角來看曾經進入一定的瓶頸期,而學問圖譜和以學問圖譜為代表的學問工程技術越來越受注重,可能是完成認知智能打破的關鍵。
“今年能夠說是認知智能開端的一個元年,往后五到十年無論是學者還是產業從業者在認知層面會下更深的功夫。”于建崗表示,綠灣科技希望在這個方向上努力,讓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輔佐人做決策,“本質就是要為產業效勞,為行業效勞”。
2016年綠灣科技的首個人工智能應用系統“智子”上線。這個名字來源于科幻小說《三體》的產品逐步成為公安行業的“智腦”。而在為行業效勞的過程中,綠灣科技的學問圖譜根本成型,往常曾經開展到第三代。學問圖譜能夠有效地存儲和關聯數據,基于學問圖譜,綠灣科技打造了本人的大數據引擎。
在勝利處理公安行業的問題之后,綠灣科技將眼光瞄準了其他行業,于建崗表示,憑仗為公安行業打造大數據引擎的經歷,綠灣科技已開端將學問圖譜技術,漸漸遷移到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范疇,打造金融大腦、醫療大腦,以及城市管理大腦等不同的處理計劃。“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做的時分,我們說了,是以技術為驅動,以業務為牽引,去打造這一套大數據引擎。”
綠灣科技并不是獨一一家瞄準這個范疇的創業公司。此前在人臉辨認范疇頗有建樹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公司也在向下游拓展,或答應能成為綠灣科技的競爭對手。對此,于建崗表示,競爭并不可怕,有競爭才有進步,當他們拓寬鏈條進入我們領地時,綠灣曾經在本人擅長的范疇樹立足夠深沉的壁壘,至少能夠搶先對手一個身段。
他引見說,數據整合、數據交融、后端的剖析發掘是綠灣科技的強項,公司打造的數據管理產品每秒鐘能夠實時處置近300萬條的數據,且具備線性擴展的才能,處置的數據品種接近3000種。而綠灣科技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對行業的了解,能夠提供場景化的處理計劃,“我們從一開端要打造的東西就是場景化的行業+AI,一定是場景化,是針對場景去做行業+AI的應用”。
將來,綠灣作為AI產業生態圈的重要玩家,也會在理論中不時探究,推進人工智能和產業的深度交融。于建崗透露,綠灣科技希望成為一個千億市值的公司。目前公司正在規劃聰慧城市,“我們以為這是一個萬億的市場”。